【前言】理想的工作──不能只夢,還得想
沒人教過我們怎麼「找工作」
在尋找一份充實而有意義的工作時,通常會遇到各種障礙。其中一些已經有過充分的探討,且有完善的機構和系統能幫助我們克服。
1.缺乏技能
許多高成就感的工作,都需要具備特定技能或專業知識。你或許得擁有在叢林中迫降飛機的能力,或是在關鍵的會議上用東亞的語言進行協商談判;你或許得對於內耳的解剖構造,或是水泥的延展性有著精確深入的知識。有許多學校、大學和科技大學應運而生,幫助我們解決了專業性不足的問題。人們已經變得越來越擅長克服技能上的不足。
2.缺乏相關機會的訊息
有時候,要知道好的職缺在哪裡也不容易。以前的人沒有輕易尋找職缺的好方法。例如,你或許是某個莊園最理想的管理員,不過卻因為一個再平凡不過卻無法改變的原因而無法勝任──你根本沒聽說這個職缺。你的個性和專業或許非常適合擔任某個紡織廠的廠長,卻因為不認識任何有力人士而無緣,只能繼續困守於前程黯淡的水閘管理員一職。這項致命性的因素,如今也已經被鎖定和破解。我們發明了各式各樣的求職單位、獵頭公司和社群網站,讓人們
能妥善掌握不同類型職缺的狀況。
3.缺乏明確目標
然而,尋找合適工作的最大障礙依然存在,而且並未受到如同前兩者的關注:要找到適合自己、自己也喜歡的工作非常困難。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最大的障礙,如果無法克服,那麼即使我們獲得良好的教育,即使市場提供了許多機會,都無法發揮作用。
令人驚訝的是,在這個問題上,人們投注的心力竟然出奇地微小。當然, 我們稍加關注過,學校和大學都會建議學生和輔導員好好坐下來,花一、兩個小時好好討論,也會進行性向測驗,希望能幫助我們找到和個性相符的職涯路線。許多性向測驗都是以「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簡稱MBTI)為基礎,而這份問卷最初是在二十世紀上半葉設計的。
如果莫札特做了性格測驗……
這類測驗通常包含數百道多選題,大部分會要求受試者針對「在戶外工作」、「在零售業幫助客戶」等敘述,勾選「不感興趣」到「極度喜歡」的評分。
測驗的立意良善,希望能辨識出我們的人格類型──一般來說有16種,從ISTJ(內向型:擅長感知、思考和判斷)到ENFP(外向型:擅長直覺、感受和知覺)。接著,測驗會幫助我們找到能發揮這些人格特質的工作。
然而,如今我們已經知道,這類診斷型測驗都有相當重要且有趣的缺點。你可能已經覺得內容太過冗長(得花將近一個小時),但有鑑於這個議題的重要程度(如何找到好的職涯),這樣的內容其實還是顯得太過簡短。
除此之外,測驗固然可以幫我們注意到自己很有創意,但理性思考的分數較低,或是適合扮演團隊領導者的角色,適合與客戶應對等,卻無法聚焦在我們個人的能力上。我們最終面對的或許是過度寬廣的職涯選項:測驗結果可能告訴我們「你適合與動物相處的工作,或是與金融有相關的職涯」。
如果想知道我們現在所採用的方法有多麼不足,或許可以看看歷史上那些擁有極具成就感職業的人,思考一下當前的職涯測驗會給他們什麼樣的建議。
假設莫札特(Mozart)做了16型人格測驗,繳交答案後,他可能會得到以下的建議:
.你適合能發揮文字或設計方面想像力的職位。
.可能的領域包含藝術、表演、寫作、視覺設計、擴散思考、商業創意,以及調整現有思維、發想新的點子,和在沒有暨存規則的情境中工作。
.可能適合的職業:圖像設計、職訓顧問、婚禮規劃、公關人員。
這和歌劇《唐.喬凡尼》(Don Giovanni)或《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 K.622),可以說八竿子也打不著。如此荒謬的情境,向我們反映了這類的測驗完全無法幫助個人聚焦。如果想要自我實踐,那麼當代的測驗看起來是缺乏統整性和實質效益。
對於莫札特來說,真正有幫助的職涯建議必須更具體。他必須找到最理想的測驗,直擊人格特質的關鍵核心,以及自身的優勢和弱點,然後提出類似下方的引導:
「借鑑晚期巴洛克清唱劇的複雜性,將其簡化,並擴充情感表現的範圍。嘗試與風趣但具備哲學思維的作曲家合作。測驗結果顯示,你適合將諷刺或幽默的元素融入莊嚴盛大的場景。將你對死亡的懊悔和焦慮集中,創作一首安魂曲。總體目標:重新定位西方音樂文化的發展方向。」
人格測驗的局限並不只出現在少數天才的例子。如果測驗僅僅對千分之一的人口無效,那不會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更令人不安卻又精準的看法是:有大量的優秀人才,因為在關鍵時刻缺乏良好的建議和引導,而未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雖然是莫札特這類極端的案例引起我們的注意,但無法取得真正量身打造建議的問題,影響了我們每個人。或許有很多人都隱約感覺自己應該能夠做出真正改變世界的事情,卻無法準確說出「是什麼」或「該如何實現」。我們迫切需要更多元且精確的引導資源。
英國詩人托馬斯.格雷(Thomas Gray)在鄉村的墓園裡看著農工的墓碑時,悲傷地沉思著無法發揮的才能如何被虛擲。他想知道這些人的模樣,以及如果生在更好的環境,他們能有何等成就:
或許在這被忽視的荒蕪之地,
埋葬了曾經燃燒炙熱天賦的心;
他們的雙手或許能揮舞帝國的權杖,
或是撥弄琴弦,喚起人們的狂喜。
許多花朵在無人見證時盛開,
芳香徒然消散在荒原的風中。
另一位沒沒無聞的彌爾頓,
或許就在此處安息。
──〈鄉村教堂墓園的輓歌〉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1751)
格雷真誠流露的想法令人難受,某種程度也有些荒謬:如果有正確的機會和引導,所謂的平凡人也都有能力做出重大貢獻。
最適合你的工作,可能還不存在
如今,真正的障礙已經不再是教育不足,或是找不到好的機會,反而是無法正確分析自己的能力,也缺乏清晰的發展方向。然而,當前職業診斷測驗所能勉強做到的,距離這個目標還天差地遠。
目前職涯性向測驗主要的問題之一,是嚴格局限於「已經存在」的職業項目。這也不意外,畢竟在測驗編制時,就業市場相對穩定,職涯選擇也普遍有明確的界定。然而,有個可能性是,某人最適合(也最可能喜歡)的工作現在還不存在。最能幫助你發揮潛能的工作,可能還沒有被發明出來。
假如1925年,36六歲的詹姆斯.麥肯錫(James O. McKinsey)接受了剛剛問世的16型人格測驗,結果會顯示他的優勢在於智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建議的職業則集中在學術上(事實上,他不久前甫升任教授)或產業界。
然而,測驗結果不會引導他發現自己真正擅長的事情──整合這兩個領域。測驗無法建議他尋找新的工作類型,所以他的追尋之路將無比孤單。幸運的是,最終他找到了自己的道路。隔年,他成立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首創了管理顧問的概念,成功結合研究和實務上的決策,為企業提供更有系統的管理建議。
諸如16型人格等測驗所提出的職業建議,僅局限於既有的職業,無可避免地讓我們偏離了那些可能真正令人興奮、最具潛力的職涯之路。
我們不應該因為困惑而自責。這是文化設下的難題:讓我們相信理想的職業存在,卻又未能教導我們如何發現自己的才能和興趣。
這本書的目標,就是要修正這個悄悄侵蝕我們人生、打擊希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