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是讓我們帶回旅途記憶的觀景窗。雖然現在手機拍照功能很方便,但是喜歡數位相機拍出來的高質感與氛圍的人依舊不少,像在日本造成話題的「相機女孩」和「鐵道攝影」,還有台灣近期掀起的一股文青女孩風,背著相機去旅行是一種優雅的小確幸。
數位相機主要有幾種類型:單眼數位相機、微單眼數位相機、消費型數位相機。對於初次入手數位相機而不理解這些分類的差異產生抉擇困擾的人,本篇將介紹數位相機的基本知識以及如何選擇。
攝影是條不歸路,歡迎大家開始進入好攝世界!
相機是讓我們帶回旅途記憶的觀景窗。雖然現在手機拍照功能很方便,但是喜歡數位相機拍出來的高質感與氛圍的人依舊不少,像在日本造成話題的「相機女孩」和「鐵道攝影」,還有台灣近期掀起的一股文青女孩風,背著相機去旅行是一種優雅的小確幸。
數位相機主要有幾種類型:單眼數位相機、微單眼數位相機、消費型數位相機。對於初次入手數位相機而不理解這些分類的差異產生抉擇困擾的人,本篇將介紹數位相機的基本知識以及如何選擇。
攝影是條不歸路,歡迎大家開始進入好攝世界!
數位相機是一種將拍攝的圖像直接轉成數位影像記錄在記憶卡上的相機。在數位相機問世之前,都是使用底片相機,底片相機是透過底片感光將影像記錄在底片上。數位相機則是透過成像設備將捕獲的光轉換成電子檔案來記錄。
雖然影像記錄方式不同,但數位相機和底片相機的基本結構幾乎相同,都是利用光學鏡頭將被攝物反射的光聚焦在相機內。
使用數位相機拍照的話,可以直接檢視記憶卡上的照片,而不需要像傳統底片機需將照片沖洗出來才能看到成像成果。
數位相機的優點是可以快速檢查現場拍攝的照片。而底片相機則要先將底片沖出來再洗成照片後才能檢視成果。在看到照片前,照片成果的成敗都是未知數,有可能與原先拍照時想像的不同。
數位相機可以現場立即檢查,如果覺得失敗,就可以馬上再拍一次。
另外,數位相機在性價比方面也相當不錯。即時數位相機只有一張記憶卡,只要刪除不要的照片保存要保留的照片檔案,就可長時間使用。不需要每次拍照都要花錢花氣力去買底片、洗成照片。
數位相機的缺點是需要習慣操作模式後,才會覺得好用。高階數位相機具有許多功能,需要花點時間來了摸索各種模式設定,才能拍出精美的照片。因此雖然高階相機功能非常齊全,但也有人買了之後卻從來沒使用過那些複雜的功能。
另外數位相機普遍較耗電,較難進行長時間的拍攝工作,需要一再地充電。
大家常會被單眼數位相機、微單眼數位相機、類單眼數位相機、消費型數位相機(傻瓜相機)等一大堆專業用語搞得頭昏眼花,但其實目前市場上主要分成三大類,主要是以有沒有反光鏡、能不能換鏡頭來區分,如果理解了這三個分類的主要差異,就會知道該如何選擇數位相機。
這是有反光鏡、可換鏡頭的類別。
數位單眼相機又稱DSLR(Digital Single-lens Reflex Camera的縮寫),因為有反光鏡,所以可以直接透過鏡頭在觀景窗內顯示圖像,易於對焦。適合那些不想錯過瞬間快門機會或想要拍攝背景模糊照片的人。
數位單眼相機承襲底片單眼相機的許多優點,一直是許多攝影愛好者的數位相機首選。可換鏡頭的設計,讓拍照擁有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一些老鏡頭可以拍出現在手機或消費型數位相機(傻瓜相機)所拍不出的溫潤質感。
這是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的類別。
微單眼數位相機是指無反光鏡,但可以換鏡頭的數位相機(「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Lens Camera;MILC )。顧名思義,微單眼的「微」指的就是比一般的單眼相機來的微小一點。因為沒有了反光鏡,機身更為輕薄,但也因此無法直接透過鏡頭在觀景窗看到畫面,所以取景時需要透過電子觀景窗。
因為輕薄的特色,讓許多品牌紛紛投入無反光鏡機身的開發。外出拍照想要擁有一定的畫素品質、想要更換鏡頭,但又不想要太厚重的機身,微單眼數位相機成了最好的選擇。
由於從鏡頭投影到顯示器時轉換為數位信號需要時間,因此實際圖像存在一些時間延遲。也會較為耗電。基本上微單眼數位相機較輕便,價格則是從低階到高階都有。
這是無反光鏡、不可換鏡頭的類別。
不像數位單眼相機或微單眼數位相機,消費型數位相機是指不能更換鏡頭的數位相機。有些型號的畫素成像品質比起上述兩款相機差,但是因為重量輕、價格便宜較容易入手。因此適合每天攜帶相機或在外地旅行的人使用。
消費型數位相機有很多簡單好用的功能,適合剛開始使用數位相機的新手。
近年來不斷研發更強大的影像感應器在高階消費型數位相機上的應用,有些甚至被稱為類單眼數位相機,讓消費型數位相機不一定意味著影像品質較低。這些高階的數位相機雖然無法換鏡頭,但是本身鏡頭變焦段範圍大,幾乎帶一台相機就能滿足近拍、遠照的需求,是外出旅行的好選擇。
選擇數位相機時,要注意的四項重點。
數位相機中最重要的元件之一就是 「感光元件」(影像感應器),這是選擇數位相機時的要點。
在底片相機的年代, 底片也有各種尺寸, 其中較普遍的就是 35mm 底片 (片幅尺寸為 36mm × 24mm),所以到了數位相機時代,凡是感光元件大小與35mm底片的片幅相同者, 就稱為全片幅 (FF, Full Frame) 或全幅機。至於其它常見的規格,則包括了 APS-C、4/3 吋、1/1.8 吋等, 以及近年來新推出的1.5 吋、1 吋等感光元件。
感光元件的尺寸不同,最直接影響的就是拍攝的影像品質,因為「感光元件」的用途是要將來自鏡頭透進來的光線,轉化成數位訊號,感光元件面積越大,感光像素的受光面積也愈大,能捕獲的光線愈多,能夠得到的資訊就越細緻,照片成像也會越漂亮。當細部放大時,兩者差異性立刻就可以被分辨出來。
鏡頭也是數位相機的重要元件。鏡頭有幾個注意的重點:焦距、光圈和變焦。
焦距是感光元件與鏡頭中心之間的距離,單位是mm。如果焦距數字小,就是廣角,可以拍攝很廣的畫面範圍。相反,如果數字大,則變成長焦,拍攝範圍狹窄,拍攝對象就顯得更大。
光圈就是F值,表示亮度。這個數字越小、光圈越大,表示越亮。
變焦類型有兩種:光學變焦和數位變焦。由於數位變焦在放大後影像品質會下降,因此如果希望遠處的物體維持細節的美觀,建議使用光學變焦鏡頭。
數位相機配備了各種功能,選擇符合自己經常拍攝的功能,可以大幅減少拍照出錯的機率。
例如容易手震的人可以選擇有校正快門照相震動的影像穩定系統,就不必擔心相機震動造成影像模糊。或者臉部自動對焦功能就可以避免拍到人像模糊、背景清晰的NG照。
有些數位相機還有觸控式快門功能、微笑快門、美肌功能等,都是在選擇數位相機時可以考慮的功能比較。